预应力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实验研究(教学参考资料)
力学实验中心
一、 工程背景及意义
在土建、桥梁工程及机械、化工压力容器制造中,对结构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方法,已在工程上大量应用,如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空心板,桥式起重机通过底部拉杆施加预应力提高整体刚性等。因此,在材料力学实验中引入预应力结构实验模型,对拓宽材料力学理论应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意义。
二、 实验目的:
1、 了解预应力结构提高承载能力的原理;
2、 通过实验,研究预应力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方法。
三、 实验模型的构想及实验要求
作为教学实验的模型应是结构简单、原理浅显、容易实施的模型,实验模型见资料:
梁的材料最好是选用抗拉强度较低而抗压强度较高的的材料,可以增加真实感。本实验给定材料的拉压许用应力[σ+]、[σ-],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梁的许用拉应力[σ+]先确定梁的承载能力[F],欲提高承载能力为F=2.4[F],必须用拧紧拉杆两端的螺母对梁施加反向预应力,才能达到提高承载能力而梁底拉应力不超过[σ+]的目的。但当拉杆加入系统后,系统变成一次超静定结构,随着载荷F的增加,将会引起拉杆的附加拉应力而使问题复杂化,即系统承载能力提高后如拉杆截面选择不当有可能使拉杆超载。因此,确定拉杆的许用拉力[FN]将成为另一个控制条件。故实验需先解一次超静定问题求出载荷F与拉杆附加拉力X之间的关系,然后求出应施加的预拉力X0,并在不断调整中达到实验目的。
所以,本实验项目是既具有趣味性又有一定难度,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全面工程观点,和综合知识运用的设计性实验项目。
四、 实验条件及实验加载方案的理论分析
1、 实验条件
(1) 梁的许用应力[σ+]=25MPa,允许±5%误差;[σ-]=-100MPa,弹性模量E=208GPa
(2) 拉杆的最大(预)拉力不允许超过许用拉力[FN],其值见下表。
| 直径 d/㎜ | 材料 | 拉杆面积 A1/㎜2 | 螺纹有效 面积/㎜2 | 屈服强度 Rel/MPa | 许用应力 [σ]/ MPa | 许用最大 拉力[FN]/kN | 弹性模量 E/GPa |
| 6 | Q235 | 28.27 | 20.1 | 280 | 195 | 4.0 | 209 |
2、 载荷F与拉杆拉力的关系
设梁上未加载荷F前,用螺母使拉杆刚拉紧,其预拉力X0略大于零,然后加上F力,则系统成一次超静定结构,力F将引起拉杆的附加拉力X,把拉杆从中部截开以X力代替,用莫尔积分法或莫尔图乘法(见下图)可解得X力与载荷F的关系,
变形协调方程为
Δ
其中,Δ
代人有关参数:a=100㎜;e=80㎜;E=208GPa;A=20×40㎜2;I=10.67×104㎜4;拉杆E1=209GPa;d=6㎜;A1=28.27㎜2,得
X=
这说明随着载荷F的增加,拉杆的附加拉力也跟着加大,因此,在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拉杆的应力会否超载。
实验时,实验梁最大弯矩截面的上下表面各贴一枚纵向应变计。拉杆中间沿纵向轴对称位置各贴有一枚应变计,并串联在一起。梁及拉杆分别提供补偿块,整个实验过程用应变电测法监控。
3、设计及实验分析
根据梁的许用拉应力[σ+]=25MPa。计算未施加预应力时的最大许用载荷[F],现要求提高承载能力为F=2.4[F],用拧紧螺母的方法对梁施加预应力,使结构承载能力达到2.4[F]。
未加预应力前梁的最大承载能力
此时,梁底的相当应变 [ε+]=25/(0.208×106)=120×10-6
当F=2.4[F]=3200 N时,梁底及梁顶的拉压应力将为σ=±60 MPa (梁底应力超载)。因此,为使载荷提高后,梁底不超载,可对拉杆用拧紧螺母的办法,对梁事先施加预应力,使梁底产生预压应力(即使梁反拱,此时,虽然梁顶预先受到拉应力,但随载荷的增加,最后还是受到压应力),这样,可以达到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
为保证载荷达到F=2.4[F]时,梁底拉应力不超过25 MPa,设[σ+]=25MPa,则
可见,需加拉杆的预载荷很小,只要x0=29N(相当应力σ=1.03MPa或应变ε0=5με),但实验证明,这一点点预拉力是远不够的,实验时取ε0=10με,见下表(该表可供实验时参考)
| 载荷F/N | 拉杆应变(10-6) | 梁底测点应变 ε下(10-6) | 梁顶测点应变 ε上(10-6) | 备注 | |
| ε0 | εx+ε0 | ||||
| 0 | 10 | 10 | -4 | 3 | |
| 500 | | 38 | 28 | -32 | |
| 1000 | | 71 | 58 | -63 | |
| 1500 | | 106 | 87 | -95 | |
| 2000 | | 140 | 116 | -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