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依托学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了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综合实力;这支队伍从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基础力学实验与课程的教学、教育研究,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含教材奖)多项,发表教改论文100多篇。研发了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批新的实验项目。
(2)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实验项目的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力学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力学创新教育,建立了一批以理论力学为代表的创新实验室,创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创新实验,实施了开放式、自助式和创新设计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了力学竞赛、结构竞赛等创新能力拓展训练的新形式,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3)中心成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实实验教学设备和装置,以及辅助教学软件,推广到全国250余所院校,为提高全国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拥有优良的软、硬件实验教学环境。在学校决策并支持下,由两院三系共建的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把基础力学5门课程的实验有机地整合在同一实验大楼中。中心实验大楼设备齐全、管理集中、布局合理,配有智能化导航、TOP2000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管理等先进系统,为保证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及教学示范提供了优质资源与优良环境。
(5)“力学 3.0”导向的工程科学前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在“力学 3.0”导向下,从思政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训练三方 面入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如下成果: (1)强化人才培养的家国 情怀教育,为力学 3.0 打造价值观基础。开展在“鲜红的党旗下”系列活动, 颂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及老一辈力学人为国为民的奋斗历程,并强化力学史和 学术诚信教育;建设《力学导论》通识课程,在基础力学课程中贯通思政教 育,凸显力学人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激励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奉献者。 (2)构建多层次、新形态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为力学 3.0 打造方法论基础。继 承与完善浙大力学优势教材体系,构建以力学为主导、多学科交叉的新形态课 程与教材,全面巩固从事“从 0 到 1”原始创新及“大国工匠”工程实践的育 人基础。成果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2 项),在线 MOOC(3 项)受众 10000 余人,修订教材被列入“十一五”(理论力学第 5 版)和“十二五” (材料力学 I、II 第 6 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浙江省 “十二五”优秀教材 (材料力学 I、II 第 5 版),累计发行量达数百万册。 (3)完善学生知行合 一的交叉实践体系,为力学 3.0 打造创新实践基础。贯彻“在科研中学习”, 在“导师十策”理念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夯实力学国家级实验中心等校 内外实践平台创新教学建设,发展以“探究性实验课程”及创新创业平台为媒 介的学生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成长为工程领军人才必备的实践技能。成果被教 育部检查组评为全国基础力学教学创举,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 成果一等奖,获批建设浙江省“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获第十二届“挑战 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

(6)工程力学强基实验室建设。工程力学强基实验室在实验中心的日常教学和辐射共享、社会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理论力学课外拓展项目:针对工程力学强基班本科学生,开设理论力学工程应用讨论班,每学年一次,每次三小时;针对机械工程和过程控制专业理论力学选课学生,开设实践性项目,每学年一次,为期 4 周; (2)基础力学学术讲座:针对工科各专业优秀学生、入学新生、外校师生、多个院系机关干部等,开展基础力学理论及其应用学术讲座,每年约二十场次。 (3)其它相关:不定期培训求是学院部分结对师生,强调强本固基与创新发展;协助传媒学院拍摄招生宣传等;面向社会开展力学科普工作。 工程力学强基实验室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被浙江大学公众号、浙江大学报、钱江晚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公众号报道。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全体教师,充分意识到面临的挑战和肩上的责任,将以进取、求是、务实的精神,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融汇的综合优势,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在新的高度上,将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具有全国性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中心。